上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推進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咖啡機革,明確提出“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將企業年檢制改為年度報告制、放寬市場主體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和註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這與今年3月1日起,深圳率先在全國嘗試的商事制度改革的內容基本一致。
  時隔8個月,深圳關鍵字廣告這一改革是否如預期般順利?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曾經備受關註的“個體戶免登記”為何最早在改革草案中提出,卻最先在人大審議中刪除?這一“未完待續”的改革措施將會出現在下一輪改革時間表裡嗎?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對此一一進行採訪並釋疑。
  採寫:南帛琉方日報記者 昌道勵 張瑋
  統籌:張瑋
  商事改革配套不巴里島足凸顯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改革以來,商事主體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僅今年3月1吳哥窟日至8月31日,新增商事主體20.7713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27%。截至今年8月10日,商事主體總量116.7萬戶,新登記企業13706戶,同比增長81.1%,新登記個體戶16645戶,同比增長145.8%。
  其中,在新登記的企業中,私營企業占98.19%,而1420戶新登記的外商投資法人企業,則大部分來自亞洲國家及地區,並以香港占比最大,達93.8%,較商事登記改革以前的80%又有上升。此外,新登記的法人企業中,註冊資本總額約為3773億元,平均每戶456萬元,其中1億元以上有631戶,占0.7%。在行業類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占58.1%,居首位;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11.8%,製造業占5.5%,“這三個行業占全部企業的75.4%,行業非常集中”。
  “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註冊量。”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分局副局長王淑傑直言,龐大的註冊量導致硬件設施、網絡系統和人員配備跟不上,企業排隊的時間比以前更長,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要加班。
  以網上商事登記為例,系統的設置是每天2000個量,沒想到改革後一天出現了6000個申請量,系統就癱瘓了。“有人說應該把系統做得完善一些,這確實能解決實際問題,但卻無法早早預料。因為如果提前做大系統,但卻出現實際申請量不大的情況,就會造成資源浪費,也無法通過審計。”
  王淑傑說,目前深圳仍處於商事登記改革的爆發期,依舊在消滅歷史存量,“比如過去辦不了執照的現在都來辦了,但這種爆發的狀態不會持久,將逐步過渡到比較平穩的狀態”。
  面對市場主體以130%的比例攀升,王淑傑認為,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市場主體的數量。“一個城市一定是在有一定數量的基礎上,在良好的競爭環境下,通過優勝劣汰脫穎而出一批較好的企業”。
  而改革之後,另一大凸顯出來的問題則是“配套服務不配套”。“我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可能會出現空窗期,但過渡期的代價是必須付出的。”王淑傑說,最理想的改革是所有部門一起改,但目前大環境下,一定是某個部門先改革,才能倒逼其他部門改革。
  王淑傑說,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涉及27個政府部門,若放開前置審批項目,後端行政許可審批部門也必須有配套改革措施,否則將影響改革實施。但在實際運作中,由於監管方式沒有跟上,導致一些執照發放後難以跟蹤監管。以網吧和藥店為例,執照現行發放後,監管的人員配備還跟不上,導致出現監管空檔期。“以前是發了證才發執照,否則就要被取締。但現在是反過來,發了執照再進行監管。”
  本月部門將推配套措施
  “不少市民都擔心,商事登記改革後市場秩序會不會亂,萬一到處都是騙子公司、皮包公司怎麼辦。”王淑傑認為,大多數投資做生意的市民主觀願望都是好的,而降低商事登記門檻,是讓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受益,關鍵是如何堵住改革的漏洞。
  早在6月20日,商事主體經營異常名錄管理平臺就已經上線運行,市市場監管局對新設立和變更地址的商事主體啟動了郵寄專用聯繫信函和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工作。商事主體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後,在該局辦理註冊登記、食品準入以及其他審批業務時將受到限制。
  市市場監管局還在研髮網上年報系統,監管業務系統開發的“無證經營線索告知”功能已正式啟用,實現將監管中發現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範圍的違法行為線索信息及時推送到商事主體臨時信用信息平臺。
  “監管方向是引入信用監管,而不是簡單靠行政監管。”王淑傑表示,信用罰比財產罰更有用,希望社會能逐步建立起信用監管的理念。但同樣,信用體系的建設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比如銀行貸款、海關出入境也建立相關的信用監管制度,才能構建全社會的信用體系。
  王淑傑表示,目前各部門都在探索新的思路,市政府辦公廳也要求全市各行政許可審批部門在10月底前報送調整後的審批監管方案,本月各部門要推進改革,“問題會逐漸減少”。
  據瞭解,目前部分行政許可審批部門已在不同程度上放寬準入條件、優化業務審批流程。如市地稅局、市國稅局簡化辦理稅務登記的場地證明等材料;市交委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事項,修訂《市交通運輸委行政審批實施辦法》;市地稅局修訂稅務登記相關規定等。另外,市食安局簡化了預包裝食品流通許可審批程序和許可申請材料,優化食品準入便民措施,適當調整小型餐飲服務許可審查標準,下放許可審批權限,推動現場核查移動辦公系統運用等。
  “我們都希望付出的改革代價小一些,空窗期能短一些。”王淑傑說。
  焦點
  個體戶免登記為何
  被提及卻最終被刪?
  深圳正式實行商事制度改革之前曾醞釀許久,而“個體戶免登記”則是最早被列入改革事項,併為坊間關註的內容。但恰恰是這一條,在市人大常委會二審時以“條件尚未成熟”為由被“刪除”。此次採訪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分局副局長王淑傑對此予以瞭解釋,並透露,股份公司註冊資本實行認繳制,個體戶免登記和放開外資企業審批是深圳商事制度未來的改革方向,“這已經是最後需要改革的內容了”。
  “今後個體戶免登或有多種形式”
  “當時‘個體戶免登記’被刪,究其原因,還是時機不成熟。”王淑傑說,深圳的個體戶比較少,企業的比例較高,且城市管理水平也比內地好一些,有進行個體戶免登記改革的基礎。但在國內其他城市,往往都是個體戶占大多數,比如2/3為個體戶,1/3為企業。如果個體戶都不登記,在城市管理上會出問題。正是考慮到先行改革,會給全國帶來示範效應,所以當時才沒有推出。“如果深圳先實施了,國內其他城市怎麼辦?”
  事實上,個體戶免登記後,誰來管、怎麼管?是實行豁免登記還是與稅務登記合併?深圳如今也依然在探索階段。王淑傑說,武漢曾經嘗試過將個體戶交給社區管,由社區進行備案。而如今,深圳的一部分個體戶已經交給了市城管局管理,比如路邊的小攤檔。而有一部分個體戶至今也沒人管,“比如家庭教師、保姆,還有家裡有兩套房子拿一套出租的個體戶,這麼多年下來也沒有登記”。
  因此,王淑傑認為,既然已經存在一批以個人名義進行經營卻沒有進行登記的個體戶,那麼個體戶免登記若要實施,並不是鐵板一塊地實行一律免登,應該有多種形式。“比如個體戶辦卡拉OK、藥店等涉及國計民生或國家專營專控的,要進行登記或選擇辦理稅務證,而其他的五金店、文具店等個體戶則可以實行免登記。”不過,今後深圳將具體採用怎樣的方式,目前仍在研究。
  “現在國務院也把股份公司註冊資本實行認繳制納入到改革的範圍,而上海自貿區也已經開始放開外資企業審批登記,深圳也會往這些方向進行突破,再加上個體戶免登記,這些已經是最後需要改革的內容了,其他的已經改無可改了。”王淑傑表示,下一步的改革施行後,商事登記基本上等於徹底放開,完全沒門檻了。
  個體戶免登是“不划算的行為”?
  據知情人透露,個體戶免登記後,其營業收入將不納入城市的GDP,因此有人認為個體戶免登是個“不划算的行為”。但王淑傑認為,個體戶原本交的是定稅,數額並不大。而如果一個個體戶生意做得很大,其客戶索要發票時,該個體戶就要辦理企業登記了。“如果沒有發票,個體戶可能依然是個小作坊,這些大多是為了生存糊口,國家沒必要從中去分杯羹。”王淑傑認為,完全可以通過政策引導,讓部分個體戶主動選擇登記為企業。
  據瞭解,公司之所以要登記,是為了確定公司是誰的,出事了追究誰的責任。而如今個體戶登記的手續已經很簡單,辦理工商執照只需要憑藉身份證即可,由個人承擔責任。王淑傑說,改革前,深圳的企業和個體戶的比例是6:4,改革後已變成5:5,由於登記條件降低了,過去不符合條件的也成功拿到了執照,消滅了一部分歷史存量。
  在王淑傑看來,個體戶現象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中出現的特殊情況。根據有關部門在1987年的定義,“有經營能力的城鎮待業人員、農村村民以及國家政策允許的其他人員,可以申請從事個體工商業經營,依法經核准登記後為個體工商戶”。
  “可見,個體戶是為瞭解決待業的問題。”王淑傑表示,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大批下崗工人,還有很多中學畢業後考不上大學的待業人員,他們沒有能力開公司,就為他們定義了“個體戶”的概念。
  而如今的個體戶已經不是過去意義上單純為瞭解決溫飽而存在的市場主體了,根據有關部門對個體戶的最新定義是:“有經營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條例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
  王淑傑表示,個體戶免登記後,老百姓會獲益很多。“老百姓想開店做點小生意太容易了,隨時可以自己嘗試一下,不行就關門”。對於深圳何時將會實施個體戶免登記,王淑傑表示,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時間表,但是如今的設想是“逐步放開,分類放開”,“比如不涉及國計民生或國際專營專控的先放開,而其他涉及國計民生的則經過充分論證後再採取不同的措施”。  (原標題:個體戶免登記條件尚不成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w48kwaik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